科研工作

THIS NAME

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工作 >> 学术交流 >> 正文

洙泗讲堂之韩志斌:“中东部落:概念认知、类型演化与国家治理”

发布日期:2022-05-17    作者:     来源: 太阳集团见好就收9728     点击:

 5月14日晚,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韩志斌教授作客“洙泗讲堂”,通过腾讯会议为公司师生作了题为《中东部落:概念认知、类型演变与社会治理》的学术报告。讲座由赵文亮教授主持,学院相关专业师生及线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听众共3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会议内容十分精彩。

讲座伊始,韩志斌教授介绍了西北大学中东所的情况尤其是其学术成果和团队配置,热情欢迎各位同学报考西北大学中东所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讲座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为什么研究中东部落。韩志斌教授讲到,作为一名研究生,要有科学好奇心、科研增长点和学术个性化。他说这是他的导师、我国著名中东史专家彭树智先生总结出的成就学问的诀窍。他简要介绍了自己的博士生学习经历、毕业后的学术发展经历以及研究中东部落主义问题的原因。

第二部分是中东部落研究的重要性。首先,根深蒂固的部落文化及其酿造的部落精神构成了中东社会的基本特质;其次,中东绝大多数国家缘起于部落社会,现在各国均有各自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组织形式,但部落组织的长期存在是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最后,在当前中东大变局中,部落作为传统社会组织,仍然是焕发着勃勃生机的强大力量,研究中东部落社会是了解中东深层社会结构的前提。韩教授分别对中东语境下的部落非中东语境下部落的概念进行了介绍。他还以伊朗、沙特阿拉伯为例,讲到国家有时候也创造部落。部落与国家的关系也十分复杂,部落可以推动国家的形成,与国家共生,但部落并不一定衍生为现代国家。实际上,许多中东国家内部至今仍存在部落社会。基于以上几点的介绍,我们能够看出国外学界对部落的定义和认识非常复杂,这本身体现了部落在历史和现实维度中的多样性。

第三部分是中东部落的类型演化。韩志斌教授将部落分为两种:一种是以阿拉伯贝都因部落和阿富汗普斯特部落为代表的平等性部落,另一种是以中亚、土耳其和伊朗部落为代表的等级制部落平等性部落具有完备的谱系结构,血缘或谱系关系成为整个社会的基础;部落首领的权力有限、不具有等级关系,整个部落社会建立在共识的基础上;宗教在部落首领维持统治地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部落组织是兼具政治、经济、社会乃至军事功能的微型国家,整个社会因此呈现出分裂型的特征;每个人根据其血缘上的亲疏远近排定地位,其行事原则是团结血缘较近的部落,对抗血缘较远的部落。当某一个体或群体与两个冲突方血缘相同,就可以采取中立立场,这种观点被菲利普·卡尔·萨尔兹曼称为对抗平衡理论。部落成员追求社会的平等,反对等级差异。等级制部落以突厥-蒙古部落为典型,其特点是谱系关系松散、形成金字塔型的锥形部落,它往往是通过征服建立帝国而形成的。伊斯兰教在等级制部落向庞大帝国的演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帝国形态与等级制部落自主建构的镶嵌型社会结构,破坏性较大。中东的部落民、农民和城镇居民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共生关系。

第四部分,韩志斌教授谈到中东部落和国家治理。原始的部落社会具有族外群婚、共产制经济以及原始民主等特点,但当代中东国家部落社会基本不具有上述特点。韩教授强调部落社 会并非由野蛮社会向文明社会(国家)过渡的发展阶段,部落社会本身存在于文明时代,并且与国家存在着密切的互动。近代以来,这些地区根本不存在纯粹原始的部落社会。韩教授还分别介绍了等级制国家部落治理的成功案例,如凯末尔时期的土耳其、伊朗等;平等型国家部落治理的失败案例,萨达姆、卡扎菲、萨利赫、达乌德等中东政治强人曾试图凭借民族主义的力量削弱部落社会,但最终以失败告终。虽然部落社会认同狭隘,拒绝现代国家的整合,但是中东国家的部落社会具有高度灵活性与适应性,几乎存在于中东国家所有社会形态当中。部落作为传统社会组织在社会保障与社会安全、维护社会秩序、社会教育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一面,而部落文化、家族及部落政治传统也是中东国家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短期内根本无法消除。

   第五部分则是中东部落与国家建构的二重进路。韩教授列举了部落对抗国家的典型——索马里,部落与国家合作的典型——约旦。韩教授详细介绍了索马里的殖民历史及其尝试建立共和国的失败经历。而对于约旦、卡塔尔、阿联酋等国家中,部落不太可能挑战国家。如果统治者成功地维持了部落家族之间的权力平衡,并在民族精神中吸纳了部落价值观,部落和国家就可以携手合作;如果政府未能保持其中央权威,部落的活动则会诱发进一步的动荡。因此,约旦每每政局失衡,都需要依靠以部落首领为首的政治力量来稳定局面。约旦部落和国家之间已经构建成一种共荣共生,相互扶持的关系。

最后韩教授对中东部落研究给出了结论:一、从中东国家部落的社会历史出发,部落是基于相互依存的血缘、地缘和政治关系的传统社会组织。二、部落分为等级制和平等型两种类型。前者通过民族主义意识形态进行治理较为成功,而后者则以失败而告终。三、部落成为国家、部落对抗国家和部落与国家合作,反映了部落与国家关系的复杂形态与逻辑关系。

在提问互动环节,韩教授针对听众提出的早期人类是以部落型组织形式所在进入农业社会,而后被城市城市群和国家形式取代,为什么中东可以是保持部落的形式?”“中东部落的形式是不是因为伊斯兰教而引起的?”“阿拉伯国家在阿以冲突中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中东部落冲突频繁,那么在冲突中发展起来的部落首领有没有积累下一些管理经验?”“对塔利班阿富汗的发展前景的推测等问题一一做了详细解答。

赵文亮教授评价韩志斌教授的学术报告内容丰富,广大师生对该选题非常感兴趣,收益良多;韩教授的学术经历以及提到的能成就学问的三个要点:科学好奇心、科研增长点和学术个性化也十分值得各位听众借鉴。



编辑:张得志 张雪

审核:赵文亮 刘贤贤 陈秀双


上一条:洙泗讲堂之周晓光:“‘徽学’何以成‘学’”
下一条:公司本科生科研论文入选全国性史学论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