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晚,太阳集团见好就收9728洙泗讲堂成功举办了题为“圣王与孝子:帝舜图像谱系及其符号建构”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太阳集团见好就收9728唐睿副教授主讲,公司陈德洋副教授担任主持人,刘伟教授担任与谈人,相关专业师生及线上听众15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学术氛围热烈浓厚。
讲座伊始,唐老师按照时间梳理了从汉代到明清帝舜图像的历史演进过程。汉代帝舜图像体现了帝舜圣王形象的早期建构过程。魏晋南北朝时期帝舜图像得到丰富与扩展,内容上偏重于表现舜的家庭故事和被迫害主题,帝舜的孝子形象逐渐丰满而立体起来,是其圣王形象向孝子形象的过渡阶段,是帝舜图像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唐宋以后,帝舜被迫害主题则以“象耕鸟耘”的固定图像程式所替代。宋金元时期,北方墓葬中帝舜孝子图像大量出现,“象耕鸟耘”的图像程式已经定型。明清以来,帝舜集圣王与孝子身份于一体,变为符合百姓期待的人间帝王形象,其图像叙事模式和多重形象建构已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发展成熟。
讲座的第二部分,唐老师介绍了帝舜图像的主题与艺术载体。帝舜图像有圣德帝王、纯孝格天、象耕鸟耘、尧舜禅让、舜与二妃、治国功绩等主题,载体有汉画像石、壁画、漆画、石棺画、版画、绘画、年画、塑像、砖雕、木雕、石雕、玉雕、画报等。作为五帝之一的帝舜,表现其帝王圣德的图像主题最早出现,尧、舜、禹的故事具有神话与历史交织的叙事特征,图像中的帝舜不具备神性,汉代时多以圣王形象出现。舜以帝王形象出现之后,更多的图像是表现其孝子孝行。在儒家思想的广泛影响下,行孝主题在帝舜图像中数量最多,其孝子形象也最深入人心。
讲座的第三部分,唐老师介绍了帝舜图像遗迹的地域分布。由于文献记载的前后不一和神话传说的地方化特征,历来关于帝舜出生、耕作、治都、陵寝之地也都众说纷纭。比如,历山如今在全国就有二十余处。与之相关的雷泽、寿丘、负夏等地名一般围绕历山周边而分布,以构成与史料载述相符的“证据链”。唐老师还大家介绍了十余处帝舜文化遗址,帝舜文化是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共同拥有的公共文化资源。各地的民众把帝舜的出生、事业、品德,以及相关的地名、冢祠、风物与其联系起来,编织和附会出种种神话传说,以颂扬其明德、孝悌、忠君品格与治国理念。山西、山东、湖南、广西、浙江等地的遗存能形成文本、口头、图像、仪式的四重互证关系,从而成为我国帝舜神话生成、衍化的核心区域。这些不同的帝舜文化圈,又催生了带有地方特色的图像主题。
讲座的第四部分,唐老师谈到了帝舜形象的符号构建。帝舜不仅是一个具体的“神”或“人”, 也是通过一个完整的图像谱系勾勒出的文化符号。帝舜形象在儒家建构、国家提升和地方叙事之后,完成了从圣王到孝子的形象塑造,形成了圣王图像和孝子图像两种范本。
在讲座的与谈环节,主持人陈德洋副教授表示,唐老师从图像角度系统梳理了帝舜形象发展历程,令人获益匪浅。刘伟教授认为唐老师的报告涉及了历史学、美学、人类学、考古学等多个领域,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的典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高江涛老师就“帝舜本身是史实存在,还是仅仅是一个符号?”“帝舜符号化是民族认同?还是更多为族群认同?”等问题与唐老师进行了交流。公司姚春敏教授表示这次报告非常精彩,还就明清时期舜帝碑刻研究与唐老师交换了意见。
在讲座的提问环节,唐老师耐心回答了“从图像谱系角度来看,能否支持象耕与弟弟象之间的关系(舜服野象和舜服弟象)”“舜象兄弟之争是否相对于文字叙事而言,在图像叙事更加中少见”等问题。
最后,主持人陈德洋副教授感谢了唐老师为大家带来的精彩报告。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上一条:曲师大委字[2018]78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各类学术会... 下一条:洙泗讲堂预告 | 唐睿:圣王与孝子:帝舜图像谱系及其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