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

THIS NAME

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工作 >> 学术交流 >> 正文

洙泗讲堂之梅雪芹: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变迁评介

发布日期:2023-06-30    作者:     来源: 太阳集团见好就收9728     点击:

2023年6月27日下午,清华大学历史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梅雪芹做客“洙泗讲堂”,作了题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变迁评介》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太阳集团见好就收9728赵文亮教授担任主持人,王玮教授、孙晓光教授、李鸿美副教授担任与谈人,相关专业师生300余人通过线下、线上参加了此次活动。

讲座伊始,梅雪芹教授先介绍了生态和生态文明的概念,生态指的是生物(包括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相互依赖和协同进化,生态文明指的是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进化的文明,并指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调整。如何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面对这一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大哉之问,人类应该自觉地主动谋求解决问题而不是被动应对问题,应该在全球视野下审视环境问题,而不是仅从当地或者区域出发。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变迁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原始文明时期,人依附于自然,人类直接从自然中或依赖简单的工具从自然中获取所需的一切,并且要承受自然界带来的各种威胁,人类面对自然有一种恐惧俯就的姿态,人与自然是一种依存与受制关系。

第二部分是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对自然进行初步探索和开发,自然经济和农业生产占主导地位。这个时期的人类通过创造适当的条件,使自己所需要的物种得到生长和繁衍,不再完全依赖自然界提供的现成食物,对自然力的利用已经扩大到若干可再生能源(如畜力、水力等),当然,由于人类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对自然资源依然有较强的依赖性,所做的只是开发利用自然力,对自然还没有造成较大的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依赖与开发利用并举的阶段,但人类对自然的恐惧、俯就并没有大大缓解,不过,这个阶段,人类对于自然的主流认识是,自然为人类的需要服务。

第三部分是工业文明时期,人类不仅摆脱了对自然的依附地位,而且以征服者的姿态来改造自然。工业革命之后,人类不仅摆脱了对自然的依附地位,而且以征服者的姿态来改造自然,同时,环境问题开始出现并逐步演变为生态危机,越来越多的生物受害,到了后工业时期,人类文明开始转型,环保运动开始兴起,人类社会发展模式从侧重于经济发展向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转变,不仅如此,环保运动还带来思想观念的变革和权利观念的突破,人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最后,梅雪芹教授总结道:人类,从自然中来,走过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几个阶段,相应地,人与自然的关系也经历了恐惧俯就、依赖和开发、征服统治等阶段,正在向着和谐共生演进。今天的人类既不会像在古代社会那样去俯就自然;也不能像现代社会那样无限制地改造自然,人类可以对自然进行改造,但是人类对自然改造决不能随心所欲,现代社会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和谐共生的。

在与谈环节,王玮教授也结合本人所研究的领域做了对比与点评,认为生态学已经从一个新课题、新视角发展成一个新的领域,有自己的独特价值,值得同学们深入思考和研究。孙晓光教授以“河伯娶妻”为例,传统的观点是从社会史方面理解分析问题,而梅雪芹教授是从生态学方面分析问题,使他收获良多。李鸿美副教授从史学视野方面分享自己的体悟与收获,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习梅雪芹教授宏大的视野。最后,赵文亮教授高度评价了梅雪芹教授的演讲,广大听众受益良多,对梅雪芹教授带来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并建议同学们认真体会梅雪芹老师的治学之道,多思考,做真学问。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梅雪芹,安徽省太湖市人,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会士(FRHistS),清华大学历史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绿色世界公众史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兼任中国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世界近现代史英国史和环境史教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主要著作有《环境史学与环境问题》《环境史研究叙论》等,译有《语境中的洛克》《火之简史》《什么是环境史》《大象的退却:一部中国环境史》《英格兰景观的形成》等。

编辑:孙铭锴

审核:赵文亮 刘贤贤



上一条:第四届山东青年史学家论坛通知
下一条:洙泗讲堂预告|高岱:18世纪初年以来英格兰与苏格兰关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