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团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员工工作 >> 学团活动 >> 正文

【寒假社会实践专题】遗韵成颂,乡珍筑邦,面食添光

发布日期:2023-02-06    作者:     来源: 太阳集团见好就收9728     点击:

为了寻找非遗美食,铭记来时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不移地遵循二十大所提出的思想方针,进一步响应传承优秀中华民族精神的号召,太阳集团见好就收9728“遗韵成颂,乡珍筑邦”社会实践团队队员于1月11日奔赴山西晋中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祖国美食传万代,晋善晋美来添彩。

山西,一个以面食出彩的省份,作为黄土高原土生土长的百姓,面食相比水稻更具有地理优势。奔赴山西省晋中市,去寻找非遗美食刀削面的传承人刘翠香。1954年出生的刘女士今年已69岁,作为一名刀削面的传承人,她所从事这个职业也已经半百之余。问及有关刀削面的知识,刘女士非常热情地解答。为什么山西的面食如此出彩,除了技术原因,还有相当的地理原因。

刘女士说:“面食顶饱又好弄,原产料也好寻,就是最大的原因。”事实确实如此,在古时的小农社会,商品经济与河道运输还不那么发达的岁月,百姓靠天吃饭。半干旱半湿润的气候下降水较少,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冬季亦是格外漫长。不仅如此,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地势起伏大,雨水又来得及,因此水土保持能力很弱,土壤含肥量低,植被稀少。能够在此地生长壮大的农作物很少,在选择面较窄的情况下,适应度最高的小麦成了最优选。面食油然而生。虽然可选的范围很少,但面食并非山西人民的迁就,能够代代相传自然有其无法替代的优势—耐饿。一碗面和一碗大米相比,更能够给农民提供饱腹感。在以农业为主的社会,节衣缩食就是迫不得已的最优选。

即使手头可以用的食材很少,勤劳的创造者们还是将面食玩出了花,打出了“面食之都”的招牌。面食之中,又有着许多分类,刘女士向实践队员们介绍了面食的其他种类:刀削面、剔尖、拖叶子、猫耳朵……其中受全国人民认可度最高的当属做法简单又好吃的刀削面。它作为山西面食的招牌,翻山越岭,走遍祖国。如今,在对外开放中,刀削面也成为了中国的代表,打上了更深厚的中华烙印。

“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

刀削面也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相传为唐代驸马柴绍发明,故又称为“驸马面”。顾名思义,做法简单,只需要用刀削。但这所用之刀就是一门学问。此刀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菜刀,而是一种特制的弧形削刀。刘女士谈到刀削面的形态与口感这样描述:“中间薄,两端厚,粗长条,弯弯曲曲的,混着西红柿炒鸡蛋下肚,暖胃又顶饱。”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刀削面的浇头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番茄炒蛋、猪肉炸酱,也可以是羊肉汤、金针木耳鸡蛋打卤等,都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它同武汉热干面、北京炸酱面、河南烩面、四川担担面同称为五大面食名品,享有盛誉。

“硬面,轻削,快入,软嫩”

刀削面之所以独树一帜,主要与它的做工有关系,对和面的技术要求较严,水、面的比例要求准确,对刀的要求也较严格。

若非亲眼所见,定不会知道刀削面的制作过程是如此严格。首先是和面。刘女士拿起一块活好的面介绍到:“面和水比例为5:2。比如面粉是500克,水则是200克。将水慢慢倒入面粉中,在倒入同时拿筷子搅拌,搅拌成糊糊,然后揉成光滑的面团就行,等水开了用刀将面团削成条状放进锅里煮。”刘女士还特别强调,不要将水一次性倒入,否则面团会不均匀产生颗粒;下面途中也需要注意防护避免烫伤。

那么如何用刀削呢?刘女士为实践队员们展示了刀削面的下面过程。她用一把特制的弧形削刀,操作时左手托住揉好的面团,右手持刀,手腕很灵,出力很平,用力很均匀,对着汤锅,嚓、嚓、嚓,一刀赶一刀,削出的面叶儿,一叶连一叶,在空中划出一道弧形白线,面叶落入汤锅,汤滚面翻,又象银鱼戏水,煞是好看。刘女士摸着汗讲到,高明的厨师每分钟能削二百刀左右,每个面叶的长度,恰好都是六寸。吃面前,能够参观厨师削面,无异于欣赏一次艺术表演。每一刀的“台上三分钟”,都饱含着厨师的“台下十年功”。

“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

刀削面不仅是一种面食,更代表了一种文化,是外地人判定山西的标识,与山西煤并称“一白一黑”,成为山西引以为傲、响当当的一张名片。刀削面作为山西的标志性面食,倾注了山西人的所有情感,他们食之、享之、唱之、演之,极尽演绎之能事,使得刀削面在山西大地上传承光大,食之不尽,嚼之留香。一碗刀削面端在眼前,简直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透明的面叶浸在汤汁里,洁白如玉,晶莹剔透;翠绿的菠菜嵌在中间,半遮半掩,似白玉中的绿絮,醒目却不张扬。肉臊子浇在面上,丸子、鸡蛋、烧肉、豆腐堆在碗中;最后缀以葱花、香菜。白的、黄的、绿的,彼此独立又互相映衬,滴几滴醋,舀一勺油炸辣椒,旁边放一碟晶莹碧绿的醋泡蒜,单是如此丰富的颜色,就令人垂涎欲滴,不能自已。正所谓:

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
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

75F7

1FF12

258CC

(材料来自公司“遗韵成颂,乡珍筑邦”实践团队)

编辑:李松艾

审核:刘贤贤 孟灏



上一条:【寒假社会实践专题】寻非遗美味,感乡珍韵味
下一条:太阳集团见好就收9728召开团支书培训会议(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