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团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员工工作 >> 学团活动 >> 正文

【暑假社会实践】公司“儒韵齐风——匠心故里”实践团赴龙口开展“胶东花饽饽”非遗美食调研

发布日期:2023-07-28    作者:     来源: 太阳集团见好就收9728     点击:

花饽饽距今有三百多年历史,不仅外观好看,而且是纯天然手工制作,营养美味,健康环保,是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饽饽主要分威海大花饽饽,烟台盘饽饽。胶东花饽饽以面粉为原料,用简单的工具,不仅可以捏塑成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还可以做成活灵活现的各种动物、鲜艳美丽的花草树木。胶东花饽饽源自民间,植根于人民生活,已成为民俗风情独特的表现方式。公司“儒韵齐风——匠心故里”实践团走进山东省龙口市“禧乐馒头”制作工坊,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胶东花饽饽展开调研。

胶东饽饽,传统面食

在胶东,过年过节最有特色的莫过于吃那白白胖胖的大饽饽。花饽饽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附近老人说“饽饽,谐音于勃”,有朝气蓬勃的寓意,在当地民俗里,人们通过蒸饽饽来期盼生活的蒸蒸日上、红红火火。同时饽饽也是婚庆、孩子百日宴等喜庆日子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主食。

身临其境,亲手制作

实践队员来到了禧乐馒头加工坊,负责人为我们介绍制作花饽饽的制作过程“比馒头要复杂一些。首先,和面的时候加适量牛奶、鸡蛋和白糖进行发酵。其次,在面团发好后加入干面反复揉,用胶东话说叫‘擞面’,这是个力气活儿,不常干的人,揉一会儿就会腰酸,胳膊痛,面擞得好,蒸出的饽饽才会自然裂口,才会‘笑’,才筋道、好吃。”

“各种造型是怎么做出来的呀?”实践队员问道。“各种形状需要动用各种工具,揉、捏、搓、剪,细致入微,马虎不得。把面揉成“聚宝盆”“龙凤呈祥”“石榴花开”“玉如意”等,想做成什么样子就做成什么样子。再根据饽饽的形状,用食用色素染成各种颜色,一个饽饽上看似简单的一树梅花或几朵菊花、一只凤凰,得做上好几个小时。”

实践队员跃跃欲试,拿已经擞好的面团制作,制作人在一旁指点,队员们做出自己认为吉祥的小面点造型,经过蒸箱一蒸,面点膨胀起来,造型更加逼真。

通过亲身实践,队员明白制作花饽饽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并且也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会熟能生巧,快速完成订单,满足大量客户的需求。

百花齐放,蒸蒸日上

在工作室,实践队员看到各式各样的花饽饽类型,其实花饽饽就重在花的种类、花样繁多,最常做的是四季花:春天的牡丹,夏天的荷花,秋天的菊花,冬天的梅花。春天凤凰采牡丹,寓意宝贵吉祥,牡丹是最高贵的花,鲜艳夺目,凤凰展翅开屏,活灵活现。夏天荷花边有蜻蜓点水,鱼虾满塘,令人心旷神怡,和和美美。秋天的菊花能傲霜,冬天的梅花不畏严寒,有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韵味。除了四季花外,常做的还有人面桃花、十株花、喇叭花、葡萄、马蹄莲等。各种花式点缀上蝴蝶、小鸟、佛手、双钱、孔雀等,别有风趣。由各式各样面花组成的美丽大花园,令人身临其境。

在各种花式中,特别有趣的是各种小动物,有二龙戏珠、狮子、老虎、小兔、猪头、宝葫芦、神虫等。过年时家乡有个习俗,猪头放在锅台上,寓意生活富足;葫芦放在窗台上,寓意财源滚滚;神虫放在粮囤面缸里,寓意年年丰收,有吃不完的粮食。这些风俗非常有意思,代表着乡亲们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胶东花饽饽作为胶东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快速发展的今天已完成了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制作胶东花饽饽的作坊越来越多,花饽饽手艺人也越来越多,花样更是越来越丰富。制作人热情为实践队员介绍:“现在人们都在意形式,胶东花饽饽的名气越来越大,也已经实现了商品化,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胶东花饽饽这项手艺传承下去。不只是过年,平时家里有喜事也会摆花饽饽。一般结婚,乔迁,孩子满月都来定花饽饽,我们也根据客户需要研发出很多新品。”结合制作人的介绍,实践队员看到样品花饽饽上有不同的祝福语,图案也不尽相同。比如:结婚用的花饽饽上面图案多是“龙凤呈祥”,乔迁花饽饽上有用红色面做成的“乔迁大吉”字样。

胶东花饽饽不同用途不同图案不同字样,但其实都包含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祝愿与向往。

胶东花饽饽技艺传承人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生活节奏快了,自己蒸饽饽的人少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各种喜事选择订做花饽饽,现在线上+线下,产品供不应求。每天能出一千多单。”

如今,胶东花饽饽不仅在国内非常受欢迎,而且还出口到国外,让中国这一传统文化走出了国门,实现了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完美结合。

编辑:程渝惠

审核:刘贤贤


上一条:【暑假社会实践专题】公司“儒韵齐风——匠心故里”实...
下一条:【暑假社会实践】公司“儒韵齐风——匠心故里”实践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