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为贯彻落实非遗保护工作,8月18日,公司“儒韵齐风——匠心故里”社会实践团队寻访山东非遗——胶东大鼓。社会实践团队通过查阅相关专业资料、寻访胶东大鼓非遗传承人或相关工作人员、深入学习胶东大鼓的演奏技艺并亲自尝试演奏来追溯胶东大鼓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意蕴,唤起大家关注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鼓曲艺术,红色传承
8月18日上午,公司“儒韵齐风——匠心故里”社会实践团队经过前期充分的筹备和周密的计划,来到了青岛市即墨区,拜访当地胶东大鼓的传承人和相关专业人士。山东大鼓是山东曲种。流行于山东胶东半岛沿海诸县。许多民间非遗过去多以艺人所在的县命名,如蓬莱大鼓、栖霞大鼓、荣城大鼓等。实践队员们经过调查访问了解到,由于起初胶东大鼓的艺人都是盲人,又有“盲人调”之称。创始人为清嘉庆年间邹县石元朗,创立“石门”后已传十代,有近200年历史。
在经过实践队员的调研和传承人的讲解了解到胶东大鼓的发展历史:194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胶东半岛抗日根据地组织盲艺人成立了胶东盲人抗日救国会,与胶东文艺协会共同举办训练班,帮助盲艺人学习政治,改革说唱内容。当时,北海剧团文艺工作者梁前光曾在蓬莱、福山、栖霞三县交界处的一些村庄负责盲艺人的业务学习,并向艺人学习说唱艺术,不断地汲取各县大鼓唱腔的精华,加以融会贯通,逐渐形成一种新的风格。梁前光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后,曾在胶东一带及济南、旅大、蚌埠以及河南邵县、永城等地随军演唱新编的曲词,深受战士和群众欢迎,被称为梁派大鼓。1949年,定名为胶东大鼓。
民国二十六年抗日战争爆发,胶东各地盲艺人基于爱国热情,将盲人组织“三皇会”改建为“盲人抗日救国会”,以演唱大鼓进行抗日宣传。1943年,北海剧团梁前光奉命与周德香、任福庭编新词创新腔为抗日战争服务,编创了《打大黄家》《上营战斗》等优秀作品,在蓬莱燕子夼举办盲艺人训练班进行传习,遂使胶东大鼓活跃了整个胶东抗日根据地,梁前光所创新腔被誉为“梁调”并进一步扩大了胶东大鼓影响。实践队员们充分了解并记录胶东大鼓表演过程并对其文化底蕴、传承现状进行进一步的宣传和传承。
民俗艺术,传承悠远
下午,实践队员在了解完胶东大鼓的历史后又对有关胶东大鼓的演奏和组成向演奏胶东大鼓的艺术家们提出问题,非遗传承人介绍到胶东大鼓是由大鼓套、起声、甩腔、平板、花腔、悲调、快板、反调快板、数板、落板、散板、烧纸调等一整套唱腔鼓板结构的。胶东大鼓艺人崇信“天地人”三皇,天皇在上为日板,地皇在下为月板,人在当中。大鼓主要伴奏乐器为三弦、书鼓、钢板属板腔结构体,七声宫调式,主要板式有起腔、二板、平腔、落板等。另外有时还穿插曲牌演唱,穿插京剧唱腔演唱者亦不少,所以也叫“二黄大鼓”。
实践队员们还了解到胶东大鼓的艺术手段,主要是说和唱,通过说唱来交代故事,描绘人物,介绍环境,渲染气氛。说得亲切,唱得动听。胶东大鼓还是产生过世界影响的一种曲种。人们可以从胶东大鼓“申遗书”上看到,由于胶东大鼓所具有的韵味比较独特,1923年,世界音乐大师克莱斯勒来到烟台,耳濡目染了胶东大鼓的神韵,同时也激发了他创作的灵感,随后,他创作的世界经典名曲《中国大鼓》,成为近百年来世界乐坛反映中国乃至亚洲的经典之作。
发扬艺术,保护非遗
“各位老师,胶东大鼓自入选国家级非遗后还有哪些历史性的时刻吗?”实践队员们对胶东大鼓的传承历史向非遗传承人进行提问。胶东大鼓的表演艺术家们也告诉实践队员:“2006年,胶东大鼓入选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梁金华被评为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4年,央视举办中国魅力城市评选,老艺人刘岩峰表演的胶东大鼓向全国观众展示了烟台魅力。”在“全国第二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期间,作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胶东大鼓再次走向全国人民的视野——胶东大鼓:走向全国的“一人戏”。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它广泛流传于胶东半岛,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淳朴的乡土气息,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胶东大鼓在胶东民间民俗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丰富多彩的胶东民间民俗文化的一个缩影。
公司“儒韵齐风——匠心故里”实践团队在本次实践中记录下了胶东大鼓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记录传承人和相关工作者展演胶东大鼓的过程,实践队员更是通过与孩子们亲身尝试演奏胶东大鼓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华鼓曲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审核:刘贤贤
上一条:【暑假社会实践专题】公司“儒韵齐风—匠心故里”社会... 下一条:关于举办2023级国学班分班宣讲会的通知
【关闭】